涂装前处理工艺简介 金属表面处理专家营口康如科技提示:涂装工艺包括前处理和涂装两大部分。表面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涂层对被涂工件基材的附着力及 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因此,要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必须严格涂装前的表面处理作业。通过前处理,使工件达到下列要求:①无油污及水分;②无锈迹及氧化物;③无酸、碱等残留物;④工件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度。 工件表面处理合格后,经干燥除去水分,即可进入涂装 ( 阴极电泳前不一定干燥除去水分 ) 。 涂装前处理工艺中我们简要介绍钢铁件前处理工艺 1 . 1 钢铁件前处理工艺 钢铁表面的预处理一般包括除油、除锈、磷化等工艺过程,具体为:脱脂 → 二道水洗 → 表调处理 → 磷 化 → 二道水洗 → 去离子水洗。 1 . 1 . 1 脱脂 将工件表面油污除去。除油的方法有碱性溶液除油、乳化剂除油、溶剂除油及超声波除油等。碱性溶液是一种常用的除油剂,它是利用强碱对植物油的皂化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皂化物达到除油脂的目的。纯粹的强碱液只能皂化除掉植物油脂而不能除掉矿物油脂。因此人们通过在强碱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利用活性剂的乳化作用达到去除矿物油的目的。碱性溶液除油剂一般采用 NaOH 、 Na2 CO3 、 Na3 PO4 、焦磷酸及 Na 2 SiO3等,如采用浸渍法,溶液浓度控制在 3 % ~ 6 % ;采用喷淋法时,溶液浓度可控制在 0 . 5 % ~ 3 %。碱性溶液的除油能力随 pH 的升高 而增强, 1 pH 值对除油能力的影响 温度将影响除油速度,一般来讲温度高能加快除油速度,但温度太高会使表面活性剂分解,影响除油 效果。 碱性溶液除油一般在钢铁槽中进行,温度为 50 ~ 80 ℃ 之间,除油次数取决于产量和油污程度,一般为 1 ~ 2 次,对于大批量的零件可采用压力喷射的施 工工艺。 乳化剂除油:利用乳化剂的润湿、乳化、增溶和分散等能力,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如 OP 乳化剂等。溶剂除油:利用有机溶剂对油脂的溶解能力,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煤油、松香水等。 1 . 1 . 2 水洗 水洗为主要辅助工序,在脱脂、磷化后都采用,以清除残存在工件上的各种溶液的残渣,水洗彻底与否直接影响工件涂层的质量和防腐能力。为节约能量,此二道水洗可采用逆流漂洗技术。在磷化后的最后 一 道水洗应采用去离子水洗以确保磷化质量。 1 . 1 . 3 表面调整 磷化前的表面调整处理可消除由于碱性脱脂而造成的表面状态不均匀性,经磷酸钛盐溶液 ( 胶体钛 ) 预处理的零件表面 ( 界面 ) 能产生电位,活化表面,从而产生大量的自由能,增加了磷化晶核数目,使 晶粒变得更加微细,加速成膜反应。 表面调整剂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酸性表调剂,如草酸,另一种是胶体钛。两者应用都非常普及,两者兼备有除轻锈的作用,在磷化前处理中是否选用表调工序和选用哪一种表调剂视由工艺和磷化膜的要求 决定的。 一 般原则是涂漆前打底磷化、快速低温磷化需要表调。如果工件在进入磷化槽时,已经二次生锈,最好采用酸性表调,但酸性表调只适合于 > / 50 ℃ 的中温磷化。一般中温锌钙系不表调也行,铁系不需要表 调。 1 . 1 . 4 磷化 将工件浸入磷化液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化学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的磷酸盐保护膜,磷化膜可显著提高涂料对金属的附着力,提高耐腐性。 磷化处理基本方法有浸入法和喷淋法两种,磷化质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除油、除锈的质量,但喷淋法对于提高磷化质量也是一种有效的工艺手段,并且能缩短工艺时间,但存在如下缺点:① 由于飞溅容易腐蚀设备;②工序间容易生锈;③结晶粗大。浸入法的优点有:①只要液体能达到的地方都能实现处理目标;②易形成含铁量较高的颗粒状结吧晶磷化膜,与阴极电泳具有良好的配套性。浸入法的缺点有:①没有冲刷辅助作用;②处理速度慢。 目前在国外汽车行业一般采用喷浸相结合的工艺。磷化一般按成分、温度或厚度进行分类:①按溶液成分分类:锌系、锌钙系、锌铁系、锌锰系、铁系等;②按处理溶液的温度分类:高温磷化 (80 ~ 90 ℃ ) 、中温磷化 (50 ~ 70 ℃ ) 、低温磷化 (30 ~ 50 ℃ ) 、室温磷化 ( 节能 ) ;③按磷化膜厚度分类:厚型磷化: σ ≥ 10μm ,膜质量/ >7 . 5 g / m 2( 适合于冷挤压、防锈浸油、电绝缘 ) ;中厚型磷化: 5 μ m< σ <10 μ m ,膜质量 4 . 3 ~ 7 . 5 g / m 2( 适用于手工喷漆 ) ;薄型磷化: 1 1μm<σ<4μm ,膜质量 1 . 1 ~ 4 . 3 g / m 2( 适用于电泳涂漆、静电喷涂、粉末喷涂 ) ;特薄型磷化: 0 . 3μ m <σ<1μm ,膜质量 0 . 3 ~ 1 . 1 g / m 2( 适用于高装饰性电泳底漆 ) 。 本文由营口康如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