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不支持数字)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7|回复: 7

猜一猜,这是怎么一回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5

主题

138

回帖

2088

积分

热处理工程师

积分
2088
发表于 2013-2-19 08: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枯木望春 于 2013-2-19 09:00 编辑

    Q235钢光亮钢板冲压零件,要求抗蚀氮化(气体法),盐雾试验≥60h。原生产比较稳定。
   这一次,按事先制定的工艺(630℃×3h,水冷)处理后,盐雾试验仅15h,出现了大面积的黄红色锈斑。检查金相组织见图。
   猜一猜 —— 或者说,请帮助分析,这是怎么一回事?
         
                                            
                              总45um  其中 化合物层: 32.5 um ; 疏松层:12.5 um.jpg
                             总45um  其中 化合物层: 32.5 um ; 疏松层:12.5 um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 收起 理由
以前以后 + 20 支持分析!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楼主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53 天

[LV.9]以坛为家II

92

主题

3071

回帖

9462

积分

热处理高工

积分
9462
发表于 2013-2-19 09: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方面没做过研究,为了抢个沙发,蒙一下,说错可别怪我:
这既是成熟工艺,出现问题一定是过程中某些个环节出了差错,瞎蒙一下
1零件清洗是否正常
2氨气的纯度是否正常
3氨分解率是否控制准确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以前以后 + 10 沙发,感谢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5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804

主题

2万

回帖

9万

积分

热处理元老

品牌工程师

积分
91546
QQ
发表于 2013-2-19 17: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氨气的纯度和氨分解率的准确度一般情况下是毋庸怀疑的。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53 天

[LV.9]以坛为家II

92

主题

3071

回帖

9462

积分

热处理高工

积分
9462
发表于 2013-2-19 17: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3-2-19 17:03
个人觉得,氨气的纯度和氨分解率的准确度一般情况下是毋庸怀疑的。 ...

当然了,热处理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还没有说到的温度、设备、材料等等。
有这方面经验的应该把脉准一些。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2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29

主题

3689

回帖

1万

积分

热处理专家组

积分
15628
发表于 2013-2-19 17: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氮化纯外行,瞎蒙一下,枯老前辈在金相图片说明上特意提了疏松层:12.5 um,是否有关?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5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804

主题

2万

回帖

9万

积分

热处理元老

品牌工程师

积分
91546
QQ
发表于 2013-2-19 17: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楼明月 发表于 2013-2-19 17:15
氮化纯外行,瞎蒙一下,枯老前辈在金相图片说明上特意提了疏松层:12.5 um,是否有关?  ...

     白亮层厚度达45μ,即便是疏松(不致密)层厚12.5μ,其产品表面应该还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覆盖层,盐雾试验谅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吧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5

主题

138

回帖

2088

积分

热处理工程师

积分
2088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2: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发出后,冷冷清清,同那些热闹帖相比,有点凄凉的感觉。看来 ‘之家’ 的朋友中对渗氮和氮碳共渗感兴趣的实在太少了。
    觉得有点奇怪的是 ‘之家’ 里搞金相的朋友应该是不乏其人,理当有所发觉。图片显示:白亮层并不 '白' (亮——图片上是看不出的,‘白’ 都谈不上,哪还谈得上 ‘亮’),在稀硝酸溶液中,基体的抗蚀性比化合物层还好。这种反常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化合物层本身出问题了!
   注:通常提到白亮层,就会产生是一种‘抗蚀性较好’的观念——书上都这样说,实际并非如此,同样厚度的化合物层的抗蚀性不是一个定数,差别很大,此为一例。   
    出了什么问题,什么因素会使化合物层的抗蚀性显著降低?请猜、猜猜猜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钱 +20 贡献 +20 收起 理由
潇潇暮雨 + 10 + 20 + 20 感谢解答!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5 天

[LV.8]以坛为家I

163

主题

1148

回帖

6220

积分

热处理高工

积分
6220
QQ
发表于 2013-3-11 13: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侵蚀剂用得什么?硫酸铜盐酸酒精溶液吗?
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之家 ( 湘ICP备16021836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湘ICP备16021836号-1湘ICP备16021836号-3湘ICP备16021836号-4, 公安部备案号:43010302000896

GMT+8, 2024-11-1 12:42 , Processed in 0.14361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湘ICP备160218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