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nggong 于 2016-8-25 20:01 编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陈玲博士造假!起底中国学术领域“四姨太效应”!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女教师刘伶利因患癌被开除的事件引发各界强烈关注。随着报道的深入,在该事件中签署《关于开除刘伶利等同志的决定》、拒不履行二审判决的博文学院院长陈玲逐渐成为焦点,其博士身份及学术身份等均遭网友质疑。
8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做出回应,该校从未授予兰州交大博文学院院长陈玲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方面则表示,学校正式在编教师中并无此人。
说来奇怪,中国的学术领域,有一些明显是不学无术的人,有的竟然能呼风唤雨,当然能走到这样的位置,必然有其道理和基础,但是问题是,缺乏最起码的学术能力,竟然能混迹于学术圈,是非常不利于学术环境,甚至这些人得势会危害学术的健康发展。曾经有人提出“四姨太效应”的说法,感觉很是有道理。大概中国学术领域比较重要的潜规则就是这个“四姨太效应”。
一、四姨太效应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巩俐扮演的颂莲。四姨太为了争宠,假装怀孕,最后事情泄漏。好心的大少爷对她说:“你也真蠢,怀孕这种事,做假能假得了几天?”四姨太说:“我蠢?我不蠢!我早就算计好了,开始是假的,只要老爷天天到我这儿,日子久了不就成真的了?”
“日子久了不就成真的了?”四姨太话里透着智慧。四姨太的意思很明白,虽然是假装怀孕,但是因为引来了老爷更多的关注,就会有更多怀孕的机会,时间一长,假的就变成了真的了。到了那时,就算有人知道了当初的假,又能怎样呢!
一个单位,虽然实力不够,但是假装够,只要获得了“上面”的信任,就可以得到项目、工程、基地,也就是说得到经费。这些大项目、大工程可以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一个单位的发展,乃至于命运。有的经费高达千万,乃至上亿。一个单位有了这样的资金支持,不需要特别优秀的管理者,只要相对不错的管理者,这个单位就不可能不发展。比如用个最直接的办法,把业界公认的最优秀的最有潜力的人,高薪挖来几个,这个单位的实力一下子就可以提高几个数量级。据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简介,在五年过渡期内(2011-2015年)学院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大招生,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达到14000-15000人左右。专任教师达830人以上,其中副高职称以上的占5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达到70%以上,正为把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民办普通高校。这时候,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了。这就是“四姨太效应”。
二、得势要熟悉四姨太效应
某些类型的学者具有各种特征,比较多的表现是善于扯虎皮,拉大旗。为弄到项目和学术职务,无所不用其极。跑部钱进等科研项目申请乱象大家都已经非常了解,如果拿到项目能好好开展工作就算好的,只热心拿项目,不干活的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是把弄到经费作为炫耀资本,把搞到项目作为成就夸耀,把项目作为功劳进行表扬等的科研文化已经随处可见,并被许多单位广泛采用。从管理角度看,有研究项目才能维持一个单位的运行,才能培养人才,做平台建设等等,现代的许多学术研究离不开项目的支撑也是事实。但是,研究项目首先是责任,首先是义务,拿到项目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不能拿出理想的科研成绩,这无疑是最大的浪费,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最主要原因。
在中国目前的科研模式下,正是那些善于专营,或者善于写本子,善于搞关系的人比较能吃的开。而那些埋头拉车,不会看路的一些牛角尖学者很难获得资源,在中国的科研领域逐渐被埋没,而那些灵活应用四姨太效应,结合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技巧的学者们,则能很快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的学术上层。
三、维系一个大学的生命应该是学术!
中山大学老校长黄达人曾说“维系一个大学的生命就是学术”。如果一个学校的教授、副教授不用心做学术,不用心搞教学和研究,而是一门心思想要当院长、副院长、校长、副校长,会给年轻讲师、助教们树立一个什么榜样?当年爱因斯坦当过什么校长、院长吗?霍金正在当什么校长、院长吗?当年梁漱溟、熊十力、鲁迅当过什么校长或院长吗?如果大学里边有点能力的人整天想的是做官,“大学的生命”怎么维系?这难道不是高校的一种腐败?如果一个教授、副教授不好好上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甚至可能连一篇本科生和研究生论文也不指导,更不用说写几篇真正有价值的论著,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去勾兑学样领导,尤其是拥有人事权的领导,这不是一种腐败,是什么?如果一个大学任命校级和院级干部,所依据的不是其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到底有何突出成绩,而是其是否已在做什么“行政”工作(在大学做官也是只能上不能下),如果搞所谓“民主推荐”或“民主测评”时,也不让当事人哪怕做一两分钟的陈述,投票以后赶紧把票箱收起来,根本不当场唱票(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也是对积极参与这种活动的教职工的极大不尊重),这能让想要认真搞教学和研究的老师们心服口服吗?最终说来,这有利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吗?这不是一种腐败,是什么?
事实上,这是一种比在网络或媒体上被揭发的学术腐败严重得多的高校腐败,一种危害大得多的高校腐败。何以见得?毕竟,高校教师中搞学术造假、抄袭的人是少数,影响面也相对较小,而且一经爆料,会引来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当事人可能立马身败名裂,所以更容易得到惩戒。
相比之下,如果大学不按大学的逻辑来办,所造成的导向作用必然是学而不优则仕,必然是大学的官僚化、行政化、衙门化,而无需证明的是,学而不优则仕,大学的官僚化、行政化和衙门化所造成的危害之大,绝不亚于少数几个人的造假和抄袭,却又不像白纸黑字的造假和抄袭那样,总有一天会东窗事发,被逮个正着。
众所周知,望官、跑官、媚官、争官在中国大学里已蔚然成风。
现如今,中国大学校园里有几个教师仍然在做真正有价值的学问?尤其在已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做真正学问的人的比例究竟有多大?难道中国学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像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那样正在迅速缩小?事实上,大学官僚化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结构性腐败,其所造成的危害远大于通常的学术腐败,因为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行业性的普遍现象。更令人痛心的是,许多人不以为怪,反以为正常。如果有人仍在认真做学问,他反而会被视为异类,遭到排斥。不用说,这种局面对于学术共同体的维系、学术水平的提高只能起负面作用,而无任何积极意义,而大学的学术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乃至综合实力又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中国仍然是一个穷国。中国办教育仍然是穷国办教育,也就是说,靠的是总体来说仍然贫穷的纳税人的血汗钱。因而中国的教育资源是稀少的,中国的大学教育资源尤其稀少。
所以,一所合格的中国大学必须用优异的教学与卓越的学术研究回馈社会,尤其要在科技创新和思想进步方面引领社会,从而不断加强中国的综合实力,而不是以封官许愿来嘉奖那些整天望官、跑官、争官的人,不是用各种职位来犒劳那些不认真做学问或假装做学问的人。如果中国大学人个个官欲太强,只知道整天望官、跑官、媚官、争官,如果政府和大学当局非但不惩罚这些人,反而用封官加爵来鼓励、讨好这些人,这不是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什么?这不是在践踏广大纳税人对大学的信任,是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已过了而立之年,中国大学的“四姨太现象”和望官、跑官、媚官、争官的恶习,再不改可就真来不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