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8-1 00: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搬运工 于 2014-8-10 08:45 编辑
对于等温正火与等温退火来讲,等温温度与等温前的降温时间都是重要的工艺参数。
1.如果将你们汇九公司的20CrMnTi零件的等温温度调整到该材料的Ar1稍下的某一个温度 进行等温处理,那么,哪怕你等温前的降温时间控制的再怎么精确、合理,零件等温转变后获得的组织一定是退火类型组织而不是正火类型组织,这个等温处理实际就是等温退火处理而不是等温正火处理。
2.如果这个零件的等温温度是在该材料的鼻尖温度稍上的某一个温度范围进行等温处理,那么。如果因为等温前的降温时间控制的不怎么精确、合理(比如说冷的不是很快,而是较快),就会在零件达到等温温度之前出现有一部分的奥氏体的高温分解产物(这部分的高温分解产物不是在要求的等温温度下完成的),余下的过冷奥氏体则全部发生设定温度下的等温转变,这些余下的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组织一定是正火类型组织而不是退火类型组织。如果说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冷却控制问题)零件某项检测指标略有超标,我们只能说这是一次不成功的等温正火处理。而你杨工却将这个处理后组织形态主要为正火组织的零件的热处理工艺方法称作为等温退火,理由是:零件是“较快的 “冷到了等温温度而不是“很快的”冷到了等温温度。
你可以将我上面所说例子中的零件做个虚拟的金相组织检测,之后将虚拟的金相组织图片及虚拟的检测报告发到热处理之家,接着说:我这第一个零件是用正正规规的等温正火工艺做出来,组织非常均匀,就是等温温度太高了,硬度不合格。我这第二个零件本来是想做等温正火处理的,结果出炉后冷的不是"很快",是冷的“较快”,把一个好端端的等温正火工艺给整成了等温退火工艺。
你愿意试着做一下吗?
或者不做,给个回复就行。
再加一条个人意见:
等温正火与等温退火的温度区间不一样,不同温度下,奥氏体发生高温分解的孕育期时间长短不一样,这也正是等温正火与等温退火这两种工艺分别要求“很快的 ”冷到等温温度与“较快的 “冷到等温温度之原因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