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6-11 18: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
本帖最后由 寒亦 于 2013-6-11 19:56 编辑
我是新来的,往各位多多关照。
首先感谢杨工对我原主题帖中关于残奥问题的关注。
对于一些技术要求问题,为方便讨论在这里说明一下。
我们零件材料为100Cr6,相当于国内的GCr15钢,感应淬火,要求表面硬度58-63HRC,有效硬化层中的金相组织要求从表层向里1mm处测量,通过至少500X金相显微镜观察: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为0,同时不允许有其他未转变组织和过渡组织存在。
因此,对于什么通过回火或者冷处理或者其他什么手段等来降低残奥的他讨论有点偏题了,不用再考虑。
疑惑1:按照理论高碳钢淬火不可能做到残奥为0,即便做冷处理也不可能达到为0.难道这个要求不合理?
疑惑2:据说通过金相法评量残奥是不准确的,特别是低于10%以下,而目前实验室用到的X射线衍射仪测量精度也只能到3%,也就是说3%以下用衍射法都无法定量。那么500X金相法观察定量是否合理?又该用什么手段才能测量到残奥为0?
疑惑3:技术标准中提到显微组织中不允许有未转变组织,对于这种材料未转变组织如何定义?难道是碳化物?事实在原帖中陈工(客户方)补充提到,不允许有碳化物存在。经提醒我才想起这个问题。
同时补充:
提出该技术要求的是全球销量排名前三的知名汽车制造商,他们有自己严格的标准要求。同时该零件及该技术要求在国外已进行了很多年。所以,借用原帖中一直跟踪的陈工(客户方)的一句话:“此技术要求不是无理要求,也不是文件工程师制订的,更不是老外不懂热处理而在睡梦中的技术要求。没有见到、听到不等于可以否定。”
望各位大虾能针对以上三条疑惑逐一详细解答或推广讨论。感激不尽,也将作为我质疑的依据提交给公司及客户定夺。
再次感谢杨工,无意中看到,故补充。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