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7 16: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5-1-7 16:01 编辑  
 
       技术要求: 
 
       下面是我们公司的等离子渗氮的检测标准。 
       -表面硬度:  >=600 HV1. 
       -化合物层厚度:4 to 16um. 
       -有效渗氮层深度:>=0.25mm,  HV0.3 的力打,丛表面到极限硬度的垂直距离。极限硬度= 基体硬度+50 HV,  按照GB/T 11354-2005, 基体硬度为3倍于总渗氮层的地方打3点的平均值来作为基体硬度。 
       -在曲柄销和R 处的另外有个要求: 在除化合物层下来0.05mm处的硬度值为: >=500 HV0.3. 
       -脉状氮化合物2级别内 
  
       然后发到我们济南工厂做机加工和等离子渗氮。 目前是样品开发阶段,首次21件样品到德国做弯曲疲劳寿命测试。 最终结果没有通过,因为每个零件的刚性表现离散太大,附件为德国测试报告。 目前供应商没有找到根本原因。供应商的报告显示均合格,我们做的渗氮层报告也合格。 
       我这里有一件德国寄回的失败样品,加工后等离子渗氮的。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把这个零件寄给你做分析,由于公司有保密制度,我不方便发完整的报告给你, 
 
        40CrHH,(石钢的)。   原始工艺: 热锻-调质-机加工-等离子渗氮,这个工艺的产品到德国做弯曲疲劳测试失效。  后来又做了一批样品,分别测试两种工艺状态: 
        1. 热锻-正火-调质-机加工-等离子渗氮,即带油漆的样品。 
        2. 热锻-调制-机加工-等离子渗氮,即不带油漆的样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