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92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版主
- 积分
- 32064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3 13: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一直以来对球化都不是很了解,也想去了解。在这里我想谈谈个人的理解,希望大家指正。
(1)首先谈最初的保温温度,我们知道球化是不需要完全奥氏体化的,需要选一个半奥氏体温度区间,最后让未溶解的碳化物作为质点,在之后的缓慢冷却中其他碳化物沿未溶的碳化物析出长大。所以这里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我觉得会影响之后球化颗粒的大小和分散度。如果说温度高,那么溶解的碳化物就多,最后质点就少,那么球化后就很分散。如果温度一定,保温时间长,那么质点也会变少,最终也会变分散。这里有个问题是,如果温度一定,会不会有个时间点,在超过这个时间后,不管在延长多少保温时间,碳化物都不会再溶解?
(2)如果等温760降温到700度的过程,冷却太快会不会造成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或碳化物析出不会沿未溶的质点析出长大?
(3)最终的出炉温度,我觉得在650度就行了,我觉得Ar1低于A1不会低于650度,所以我认为只要温度在650度就可以出炉了。
(4)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两种片状珠光体,我觉得一个是之前保温温度或时间不够造成大量的片状珠光体未溶。第二种我觉得是奥氏体化后冷却太快。在这两种情况下,大家看金相是如何区分是那种原因造成的了,在组织上有何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