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3-8-29 17:54 编辑
人格的试金石:贫困与财富
(何清涟)
梁晓声因《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一书而受到一些很能“跟上时代节拍”者的讪笑,这位作家被这些人讥为“有仇富心态”。由此我开始思索这一问题:在财富与贫困面前,我们这一代思想者究竟应该交一份怎样的答卷?
世界历史确实表明,流氓致富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点。而对待财富与贫困的态度,也就成为资本主文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思考主题之一,并且也是检验历代思想哲士人格的试金石。这方面最有意思的例证是19世纪两位思想家有关财富与贫困的思考。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一大主要思想被后人误解为达尔文的思想,那就是“适者生存。”他用达尔文解释动物王国中死亡与生存的“适者生存”观点,来说明充满挑战的人类经济世界,并这样解释富人产生的合理性:贫富差距的形成是自然力无可避免的结果,富裕者之所以富裕,是因为他们有高度的适应能力,比别人更强,更优越。有了斯宾塞的解释,富人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自己的财富以及财富带来的种种乐趣。这一观念也有力地保护了财富,没有任何人或任何政府能对富人们获得及扩充财富的方式加以干预,如果要干预,就等于干预了人种改良的基本规律。
对穷人的冷漠是斯宾塞思想的一大主要特点。斯宾塞如此看待穷人的存在:帮助穷人,就等于要中止一切社会进步,因为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对自己生存环境无知,在生存竟争中被淘汰下来的结果。斯宾塞思想的出现,在19世纪的美国有如天启福音,因为他的思想完全符合当时美国资本的需要,因为过去从未有任何国家能有这么多的富豪可以这样充分地享受他们的财富。所以他的《社会学研究》一书1860年出版后的40年间,在美国总共销售了36.8万多册。
美国的资产阶级对斯宾塞的思想雀跃欢呼,在积累财富的竟争中大获全胜的约翰·洛克菲,就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述自己优胜劣汰的观点:“美丽的玫瑰花只有在将它周围环境的小芽苞牺牲掉以后,才能给观赏者带来芬芳。
但美国早期资产阶级在接受斯宾塞礼赞的同时,却在另一位思想家那里遭到了激烈的批判和尖锐的嘲笑。制度学派的始祖凡勃仑写了一本《有闲阶级论》,使美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发现除了财富之外,世界上还有别的更有价值的东西。
凡勃仑的《有闲阶级论》于1899年问世有着特殊的背景。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以后的125年当中,经济学家们几乎探访了所有经济有关的领城:这个世界的辉煌壮观与它的污秽贫困,它的技术上的巨大成就或是它在人性价值上的缺点。金融界互相残杀得你死我活的竞赛,被描述为“节约与资本积界”的过程,最无耻的骗局被称为“自由企业,”挥霍无度被视为是正当的消费。
而这一时期的经济著作却根本无法反映美国的经济生活。克拉克的《财富的分配》根本不能反映美国已成为充斥着许多百万富翁的国度;劳英林在《大西洋月刊》所写的文章告诉人们,当时美国还在以牺牲、努力和技艺作为赚钱的不二途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去尽情享受其努力的结果,”简言之,这时美国正统经济学是现状的维护者,因为他们没有发现问题的锐利眼光,对当时美国境况的本质完全熟视无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学家们“围于情势与利益的不自觉偏见,”它需要一种异乡人的眼光,这种眼光有一种独特的清晰性与透视性,而凡勃仑正好具有这种眼光。他的《有闲阶级论》甫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当时知识分子人手一册的风行之作。
在这本书理论探究的终端,凡勃仑阐明了这样一个主旨:什么是经济人的本质,社会为什么会产生有闲阶级,“有闲”本身的经济意义是什么?除了揭示出早期资本主文财阀是强盗大王这一本质之外,这本书对富人社会行为的研究也颇为辛辣。凡勃仑认为,在19世纪,富裕的最大问题就是阶级结构的不良,富人的精神特质总让人感到荒缪。富人要显示出自身的优越,只有两件事才能让其达到这一目的,大量的闲暇是富人所能造成的唯一与众不同的特点:富人自己也需要工作,但他们的妇女却可以享有闲暇,用以表现他们有不同的身份。他们进行大量消费时,总是强调购买物品所支付的高昂 “价格”来加深大家的印象,而购买时的鉴赏力却非赏粗俗。与此同时,财富被大量花费在“官能娱乐”——美食、饮酒和各式各样的性关系上。但是一个人饮食作乐、性爱都有一定的生理限度,经历一定时日后,暴饮暴食逐渐不为人所赞赏,反而成了人们批评的对象。同样,一度被认为最能显示财富所带来乐趣的“性杂交”,最后也成为大众的娱乐,甚至成为一种“保健疗法”,这时候富人在官能上的娱乐,终于不再是令人羡慕的“专利”,于是富人开始偿试用财富创造尊敬,下列两种方法通常是最为便利的手法,一是购买爵位,如理发学徒阿克莱特发明了旧式纺织机致富以后,他便花了大量金钱购买爵位,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为理查爵士,混迹于贵族之中;二是通婚,到1909年,美国已有500位富豪之家的女继承人,为了改善她们家族的声望而被远嫁外国,与他们一起嫁出去的是2亿美元。这类联姻的“成就”非常园满,联姻者抛弃了他们的强盗传统,他们的后代也从此变成极有声望的上层人士。
自凡勃仑的《有闲阶级论》一出,再没有富人能够自由挥霍浪费而不遭社会讽刺。凡勃仑本人也博得极大社会声誉,不过这种声誉是以讽刺家而不是以经济家著称。不过越到后来,人们越认识到凡勃仑的研究的确触及到他所处时代的中心过程。而在同时期经济学家的探测之中,这一各种矛盾暴露得特别充分的过程却出奇地受到忽视。而凡勃仑的《有闲阶级论》与另一位思想家写的《进步与贫困》,最终成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两大巨著。
梁晓声是一位作家,用文学形式来剖析社会现实,确实有其局限性。但如果用“仇富心态”来图解他的作品,却让人无法接受。因为任何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无法接受这样一种状况:在其中权力、特权和财产的分配全然不顾公平、正义等人类基本准则。
——摘自《文汇报》(1998.7.2)
|
打赏楼主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